XTAL2:
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出端,一般在设计上只要在XTAL1和XTA L2上接上一只石英振荡晶体系统就可以动作了,此外可以在两引脚与地之间加入一20PF的小电容,可以使系统更稳定,避免噪声干扰而死机。
RESET:
AT89S52的重置引脚,高电平动作,当要对品片重置时,只要对此引脚电平提升至高电平并保持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时间,AT89S51便能完成系统重置的各项动作,使得内部特殊功能寄存器之内容均被设成已知状态,并且至地址0000H处开始读入程序代码而执行程序。
VCC:
AT89S52电源正端输入,接+SVo
EA/Vpp:
"EA",为英文"External Access。的缩写,表示存取外部程序代码之意,低电平动作,也就是说当此引脚接低电平后,系统会取用外部的程序代码〔存于外部EPROM中)来执行程序。因此在8031及8032中,EA引脚必须接低电平,ICI为其内部无程序存储器空间。如果是使川8751内部程1-挤空间时,此引脚要接成高电平。此外,在将程序代码烧录至8751内部EPROM时,可以利用此引脚来输入21V的烧录高压(Vpp).
VSS:
电源地端。
XTALI:
单芯片系统时钟的反相放大器输入端。
ALE/PROG:
ALE是英文Address Latch Enable”的缩写,表示地址锁存器启用信号。AT89S52可以利用这支引脚来触发外部的8位锁存器(如74LS373),将端u0的地址总线(A0-A7)锁进锁存器中,因为AT89S52是以多T的方式送出地址及数据。平时在程序执行时ALE引脚的输出频率约是系统工作频率的1/6,因此可以用来驱动其他周边晶片的时基输入。此外在烧录8751程序代码时,此引脚会被当成程序规划的特殊功能来使用。
PSEN:
PSEN是“Program Store Enable”的缩写,其意为程序储存启用,当8051被设成为读取外部程序代码工作模式时(EA=0),会送出此信一号以便取得程序代码,通常这支脚是接到EPROM的OE脚。AT89S52可以利用PSEN及RD引脚分别启用存在外部的RAM与EPROM,使得数据存储器与程序存储器可以合并在一起而共用64K的定址范围。
PORTO(P0.0~P0.7 ):
端口0是一个8位宽的开路汲极(Open Drain)双向输出入端口,共有8个位,P0.0表示位0, P0.1表示位I,依此类推。其他三个v0端Li (P1、P2, P3)则不共有此电路组态,而是内部有一提升电路,PO在当做I/O用时可以推动8个LS的TTL负载。如果当EA引脚为低电平时(即取用外部程序代码或数据存储器),PO就以多工方式提供地址总线(A0--A7)及数据总线(DO-D7)。设计者必须外加一锁存器将端口0送出的地址栓锁住成为AO-A7,再配合端口2所送出的A8-A15合成一充整的16位地址总线,而定址到64K的外部存储器空间。
PORT2(P2.0~ P2.7):
端口2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1/O端口,娜一个引脚可以推动4个LS的TTL负载,若将端口2的输出设为高电平时,此端日便能当成输入端日来使用。P2除了当做一般I/O端口使用外,若是在AT89S52扩充外接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也提供地址总线的高字节A8-A15,这个时候P2便不能当做I/O来使用了。PORT2(P2.0-P2.7): 端口2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I/O端口,每一个引脚可以推动4个LS的TTL负载,若将端口2的输出设为高电平时,此端口便能当成输入端口来使用。P2除了当做一般I/O端日使用外,若是在AT89S52扩充外接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也提供地址总线的高字节A8/ A15,这个时候P2便不能当做1/O来使用了。
PORTI (PI.0--PI.7):
端口1也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1/O端口,其输出缓冲器可以推动4个LS TTL负载,同样地若将端口1的输出设为高电平,便是山此端口来输入数据。如果是使用8052或是8032的话,P1.0又当做定时器2的外部脉冲输入脚,而P1.1可以有T2EX功能,可以做外部中断输入的触发脚位。
PORT3(P3.0--P3.7):
端口 3也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I/O端口,其输出缓冲器可以推动4个TTL负载,同时还多工具有其他的额外特殊功能,包括串行通信、外部中断控制、计时计数控制及外部数据存储器内容的读取或写入控制等功能
你的图不是很清楚,根据你图上的功能来看,器件应该是:
单片机(51系列) - 8路缓冲器(74HC245) - 数码管(四位)
1、由于单片机IO口的驱动能力有限,在单片机和数码管中间增加了缓冲器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单片机,提高了驱动能力。
2、接法:四位数码管有四个选择端,保证统一时间只A-G字段,只对一个数码管有效。
3、点亮数码管,通过选取不同的选择端,选择好某一位数码管,通过A-G字段点亮。
如图所示,当热释电传感器感应到人体红外时,BISS0001的第2脚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用于触发单片机I/O。BISS0001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周期、是否可重复触发、延时时间都是可以通过相关元件的配置调整的,可以到百度文库查找相关资料。
晶振是石英振荡器的简称,英文名为Crystal,晶振分为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两种,其作用是在电路产生震荡电流,发出时钟信号。它是时钟电路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向IC等部件提供基准频率,它就像个标尺,工作频率不稳定会造成相关设备工作频率不稳定,自然容易出现问题。由于制造工艺不断提高,现在晶振的频率偏差、温度稳定性、老化率、密封性等重要技术指标都很好,已不容易出现故障,但在选用时仍可留意一下晶振的质量。
复位电路是为确保微机系统中电路稳定可靠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第一功能是上电复位。一般微机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供电电源为5V±5%,即4.75~5.25V。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它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只有当VCC超过4.75V低于5.25V以及晶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复位信号才被撤除,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目前为止,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电复位,一种是手动复位。其中复位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单片机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原理:VCC上电时,C充电,在10K电阻上出现电压,使得单片机复位;几个毫秒后,C充满,10K电阻上电流降为0,电压也为0,使得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
手动复位原理:工作期间,按下S,C放电。S松手,C又充电,在10K电阻上出现电压,使得单片机复位。几个毫秒后,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
我的论文上是这么写的,不知对你可有帮助
这个图应该很清楚了,各个功能模块都归纳到一个方框里面:
1、LCD1602显示模块接口
2、LCD12864显示模块接口
3、LED接口
4、蜂鸣器接口
5、ISP下载接口
6、PL2303驱动电路
7、电源电路
8、数码管电路接口及独立按键接口
9、DS18B20温度传感器接口及红外接收电路接口
10、CPU
11、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这个开发板缺少4*4矩阵键盘。
图中芯片是AT89C51,最小系统图的话是一样的
程序:
#includereg51.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delays(uint t)
{
uint i,j;
for(i=0;it;i++)
{
for(j=0;j1141;j++);
}
}
void main()
{
//P0M1=0X00; //单片机除了P0口以外,其他I/O在内部都有上拉电阻
//P0M0=0XFF; //AT89C51没有推挽输出这一说,所以P0高电平不亮,要加上拉电阻;
//用其他端口不需要考虑
/**************从左到右流水灯**************/
uchar i;
P0=0Xfe;
delays(100);
while(1)
{
P0=_crol_(P0,1);//向左循环移动一位
delays(50);
}
}
/*****************左右来回点亮************/
void main()
{
uchar i;
P0=0x01;
delays(100);
while(1)
{
for(i=0;i7;i++)
{
P0=_crol_(P0,1);
delays(50);
}
for(i=0;i7;i++)
{
P0=_cror_(P0,1);
delays(50);
}
}
}
at89c52单片机电路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您花时间阅读,谢谢。
本文标签:at89c52单片机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