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24M
DELAY1s: ;子程序
mov A,R4
jz enddelay
MOV R5,#10H ; ∵ 1s=2000000*0.5us
MOV R6,#43H ; ∴ 2000000/2=1000000
MOV R7,#40H ; 1000000用16进制表示为: 0f4240
; 所以 R5=0fH+1=10H
; R6=042H+1=043H
; R7=40H
loop: DJNZ R7,$ ; 延时时间≈2×[(R5-1)×256+R6-1]×256+R7
DJNZ R6,loop ; 当R5、R6等于0,相当于256参与运算
DJNZ R5,loop ; 当R5、R6等于0,相当于256参与运算
DJNZ R4,DELAY1s
enddelay: RET
上面是延时子程序,基础延时是1s,调用前给R4赋值,R4的值就是延时的秒数,比如:
mov R4,#3 ;表示延时3秒
lcall DELAY1s
延时时间的计算与单片机的晶振频率有关。若晶振频率为12Mhz,那么单片机每震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1/12M s。那么再来看看单片机执行一次自减所需要的振动次数是96次,假如我们对时间要求不是特别精确的话,可以约等于100来计算。现在通过上面两个数据可以得出:单片机每执行一次自减所需要的时间是1/12M *100(s),即1/120000 s,逆向计算一下,每1ms需要自减多少次?120次对吧。所以一个简单的延时功能就诞生了,我们只需要自减120次,就可以延时1ms,如果我们要延时50ms呢,那就自减50*120=6000次。那么在程序上如何表达呢?我们可以用两套for循环
void delay(int i){
int x,y;
for(x=i;x0;x--){
for(y=120;y0;y--)
}
}
参数 i 代表该函数延时多少ms
delay(u16 i)
{
while(i--); //这里就是当i减1不为0时一直做减1运算,知道i为0跳出循环。
}
想当于:
delay(u16 i)
{
while(i--)
{
;
}
}
原理:只是执行一些所谓的“无实际意义的指令”,如缩放或执行一个int自加,简单地说,就像高中数学中的“乘法原理”一样,很容易迅速增加上面提到的“无意义指令”的数量
关于大小的值:如果是在C语言中,该值不仅与水晶振动、单片机本身的速度,但也与C的编译器,所以,虽然这个值可以精确计算,但大多数情况下,程序员是经验值。
当然,如果你在汇编中编程,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每条指令使用一定数量的机器周期,你当然可以根据所有指令使用的总时间来计算特定延迟的总时间。
扩展资料:
定义延迟XMS毫秒的延迟函数
Voiddelay(unsignedintXMS)//XMS表示需要延迟的毫秒数
{
无符号intx,y;
For(x=XMS;X0;X-)
For(y=110;Y”0;Y-);
}
使用:
VoidDelay10us(ucharMs)
{
Uchar数据我;
(;女士“0;------Ms)
对于(I = 26)我 0;我-);
}
I=[(延迟值-1.75)*12/ms-15]/4
delay函数是一般自己定义的一个延时函数。
C语言定义延时函数主要通过无意义指令的执行来达到延时的目的。下面给出一个经典的延时函数。
// 定义一个延时xms毫秒的延时函数
void delay(unsigned int xms) // xms代表需要延时的毫秒数
{
unsigned int x,y;
for(x=xms;x0;x--)
for(y=110;y0;y--);
}
void delay_s(unsigned char t);
void main()
{
while(1)
{
led = 1;//led 亮
delay_s(1);//延时1s
led = 0;//led 暗
delay_s(5);//延时5s
}
}
这是主循环,你要把delay_s()这个延时函数补充进去,另外,led亮和暗的电平你得根据你得具体电路看是1亮还是0亮。
51单片机智能小车延迟5s函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耐心阅读,谢谢。
本文标签:51单片机智能小车延迟5s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