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M32的USART配置,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打开USART时钟
2,配置PA9及PA10
由于USART属于可选功能项
所以TX要设置成GPIO_Mode_AF_PP;,即复用推挽输出
RX用于数据输入,被设置成浮空输入
这是由于STM32的IO口引脚总共只有以下几种模式
GPIO_Mode_AIN
=
0x0,
GPIO_Mode_IN_FLOATING
=
0x04,
GPIO_Mode_IPD
=
0x28,
GPIO_Mode_IPU
=
0x48,
GPIO_Mode_Out_OD
=
0x14,
GPIO_Mode_Out_PP
=
0x10,
GPIO_Mode_AF_OD
=
0x1C,
GPIO_Mode_AF_PP
=
0x18
对于特殊功能模式,只有一个复用开漏及复用推挽。
这两种都是用于输出的情况。
所以RX只能被设置成浮空输入
这不仅是USART,对于其他的如SPI也是如此。
用UART1串口,然后看芯片简介把boot0和boot1配置好,下载个官方的ISP下载软件,就ok了。
首先下载一个软件
Flash
Loader
Demo
然后就是把boot0置1
,boot1置0.
这样就是串口下载模式。
选择好波特率和端口。貌似默认的就行。建议改成com1.其实com0也是没关系的。
最关键的是
stm32单片机的USART只能用usart1。其他几个USART是都不行的。切记。设计电路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
然后可以打开,简单的按下一步。后面选择domn
to
device.使用默认设置。然后把hex文件放进去就OK。
其实很简单的。
最后一步,还是要还原BOOT设置。
boot0置0,boot1置0.一定要还原设置。不然程序是不会运行的。
PLC通信是采用
“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它的通信原理是:
在PLC运行时,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号(或地址号)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至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在每次扫描过程中,还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和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工作。
确认这两根线上是否需要加上拉。
确认模块的其它流控线是否需要接?比如说RTS,CTS,DCD。。。
确认模块是否工作正常,电源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复位?模块正常工作有些什么标志?这些标志有了么?
如果模块工作正常,确认发送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你发的内容不是模块能识别的,模块不一定会响应,出现这种情况看起来就像你说的模块收不到,检查方法:将TXD和RXD连起来,发送AT之类的指令看看
首先应该了解51单片机最小系统:51最小系统也称为51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51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如图2.1.1所示,51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
晶振电路的原理及组成,作用:
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简单地说,没有晶振,就没有时钟周期,没有时钟周期,就无法执行程序代码,单片机就无法工作。单片机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单片机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称之为一个机器周期,这是一个时间基准。—个机器周期包括12时钟周期。如果一个单选择了12MHz晶振,它的时钟周期是1/12us,它的一个机器周期是12×(1/12)us,也就是1us。
组成:晶振, 负载电容, 内部电路
原理:石英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通过震动给单片机提供时间,有了时间,就有了时序,就可以无差错的跑程序, 一般51最小系统用的是12MHZ的晶振, 比内部时钟6MHZ要精确许多。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 就像给单片机带上了时钟。两个30pF的电容。 起到起振和谐振作用。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说相差不 大,如果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容易造成停振或者干脆不起振。
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即振荡器),其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其输出端为引脚XTAL2 。而在芯片的外部,XTAL1和XTAL2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这就是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复位电路的原理及作用: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一般情况:上电复位;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
原理: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启动单片机开始工作。但在电源上电以及在正常工作时电压异常或干扰时,电源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为单片机工作的稳定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延时输出给芯片输出一复位信号。上复位电路另一个作用是,监视正常工作时电源电压。若电源有异常则会进行强制复位。复位输出脚输出低电平需要持续三个(12/fc s)或者更多的指令周期,复位程序开始初始化芯片内部的初始状态。等待接受输入信号。
为什么必须使用低电频点亮LED灯?
由于单片机的I/O口的结构决定了它灌电流能力较强,所以都采用低电平点亮led的方式。一般都采用低电平点亮LED,有一定的抗干扰作用。因为单片机的输出能力有限,如果都让管脚输出高电平来驱动器件的话,即使有上拉电阻,还是会造成单片机运行状态不稳定其实,采用低电平驱动LED,可以简化单片机接口的设计,如果采用接口元件,则高电平驱动和低电平驱动是同样的效果,另外,低电平驱动也简化了控制代码,避免了单片机上电复位时端口置高电平后对led的影响。
需注意:
程序中的while(1)语句去掉之后仍然可以执行操作的原因是因为:在后面的程序中已经有了LED=0,即规定了驱动LED灯的是低电频
所以即使去掉了也可以执行。
在最后画出了如下电路图之后。在仿真软件上protues确实可以点亮。但实际上这是不可以实现的。主要是因为在io端口EA为片外程序存储器选择输入端。该引脚为低电平时,使用片外程序存储器,为高电平时,使用片内程序存储器。所以需要将这一端口街上电源。使其访问片内的程序存储器
从串口上位机的角度看:串口没有打开, 这时候串口还是在工作的, 照样接收数据, 并保存数据缓冲区(由操作系统或驱动程序分配).串口打开时, 目前都是通知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和串口驱动之间建立了联系. 串口中断事件会触发串口助手接收线程接收来自串口缓冲区的数据. 这样串口打开时应该能够接收到打开之前接收到的仍然保存在串口系统缓冲里的数据.但是事实上, 通常都是收不到的, 因为串口助手在打开串口时, 一般都会执行一个系统缓冲区初始化的操作.
stm32串口工作的基本原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耐心阅读,谢谢。
本文标签:stm32串口工作的基本原理